查看原文
其他

50周年祭丨鲜为人知的8·13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解密

新三届 2019-08-28

 



事件背景



1960年代,中苏交恶。在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中,苏军被沈阳军区前指预先部署的部队伏击遭受损失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急剧恶化,双方迅速在边境集结了上百万的军队。


在随后的6月10日新疆塔城地区的巴尔鲁克山附近,以及同年7月8日黑龙江八岔岛附近,中苏军队以及民间爆发了系列冲突,苏联方面损失略大。苏联政府积极寻求机会实施报复行动,最终选择了易于苏军机械化部队行动的铁列克提地区。



原题

1969年8·13

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




作者:陈志斌,孙晓等

《中国故事:纪实版》2012年12期



在1969年3月的珍宝岛战斗中,我军英勇地阻击住了苏军,捍卫了珍宝岛的主权。


但是,苏军并未死心,而是更加丧心病狂地在边界部署重兵,并在8月13日发动了铁列克提战斗。那一战,我方的主阵地人员几乎全部阵亡。
2008年5月,新疆军区决定将当年的主阵地无名高地命名为“忠勇山”。

这是苏军在我烈士遗物中发现的我军临战前合影。归还我军后初步辨认(有的不一定准确):第二排左1温炳林烈士,左2李连祥烈士,左3王明远烈士,左4杨振林烈士,左5程古栾,右二司长顺;第一排右1机枪手丁新年烈士。新华社记者王一兵摄

铁列克提边防站位于新疆塔城裕民县巴尔鲁克山西部,所辖边境的“争议区”是“新沙皇”在老沙皇侵略基础上进一步领土扩张的产物——我们承认老沙皇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时强加给中国的边界线,“新沙皇”依老沙皇边界线再往我国领土上推进出一条边界线,说这“线”是它的边界线,这两线之间的我国领土便被称作“争议地区”。



漫长的中苏边境上共有一百多块争议区,我方仅控制几块。争议区有的我控制,有的苏方控制,有的双方进入,他去我必进,我去他必到,争领土所有权。苏军在铁列克提侵入中国领土纵深3公里,修建公路,构筑工事。边民们把庄稼一直种到了边境的最前沿;有些地方甚至种到了苏军的铁丝网前,因为那是被他们蚕食的我们的土地。我们在他们的枪口下耕种,庄稼也在他们的枪口下生长。


作为一个庄稼人,在那些庄稼受到对方骑兵践踏时,眼睁睁看着粒大穗重的庄稼收不回来时,心中是十分难受的。牧民每年都要赶着畜群在春秋之季转场,每当那个时节,苏联军人便荷枪实弹、全副武装前来阻击和干涉,甚至多次出动装甲车和直升机来驱赶羊群。


161团的羊群转场通道紧靠边境线,为防不测,经总参谋部、外交部批准,161团组织3个武装民兵连外加一个独立排并请我边防部队配合,护送羊群转场。



民兵们赶着羊群刚上路,几十名苏军官兵就越界前来干扰阻拦。我方民兵反复声明:这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转场,你们为什么要无端挑衅。苏军装聋作哑,只顾驱赶羊群。

民兵们忍无可忍,纷纷挥起木棒向苏军砸去。苏军只好退回苏境,却又架起机枪向我方瞄准。民兵们毫无惧色,赶着羊群从容行进……


1969年5月20日,加曼奇战士丁余生和163团三名农工按照边境协议,在双方共用的界河阿克乔克的龙口筑坝放水浇地,随即苏联边防军出动装甲车3辆、武装军人30余人将人抓走,遭到反抗,便用枪托毒打,运至苏境塞米巴拉金斯克州,关押24天之久,经中方9次抗议、多次会晤,苏方才将被绑架人员送回。

苏军缴获的部分装备

1969年6月10日傍晚,苏联骑兵入侵塔城地区巴尔鲁克山西部,越过实际控制线侵入我国领土,闯入农9师161团牧1队放牧点,绑架了正在放牧的牧工张成山,带着六个月身孕的孙龙珍得到这一消息,为了保卫祖国领土,捍卫民族尊严,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飞快地赶往出事地点,民兵们闻讯,立即手持铁锹等劳动工具前往营救同胞。快到现场时,苏军现场指挥官开枪,一颗子弹穿透了孙龙珍的胸膛。



李永强排长带着我边防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把她抢救下来时,她已经停止了呼吸,献出了年仅29岁的宝贵生命。孙龙珍成为第一个倒在苏军枪口下的兵团人。

6月11日,中国外交部照会苏联驻华大使,提出强烈抗议,要求放人。营部接上级指示派李芳等人前往巴克图,那时战士手中的56式冲锋枪子弹已上膛,他们奔赴巴克图,将张成山顺利接回。此后根据上级指示,南线边防站暂时停止巡逻。

苏军缴获的部分装备

1969年5月24日,中国政府也发表了措辞强硬的声明,重申了中国政府通过和平谈判全面解决中苏边界问题而反对诉诸武力的一贯主张,并建议2~3个月后在莫斯科恢复中断的谈判。当时中苏边境十分紧张,战争一触即发。


苏军拍摄的铁列克提照片

1969年7月21日,163团报请上级批准,组织收割“争议地”的冬麦。团场依例成立指挥部,出动武装民兵保卫夏收。我方收割机梯次行进收割,苏方军用直升机在收割机上空盘旋,但终未造次。

1969年8月10日,我边防站一名战士去邻区办事被苏军偷袭,不幸牺牲。


1969年8月13曰,苏军出动直升飞机多架,坦克、装甲车数十辆,武装军人数百人,气势汹汹侵入我国裕民县铁列克提地区,突然向我国正在执行正常巡逻任务的边防人员开枪、开炮,当场打死打伤数人。

苏军战场指挥官

苏军战地指挥所

为使祖国神圣领土不受侵犯,维护祖国尊严,我边防战士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自卫反击。但由于苏军蓄谋已久、火力强大,并占领了有利地形,战斗开始,我边防军就处于敌众我寡、暴露在苏军火力控制之下的态势中。

我军战场指挥官、阵亡的边防连连长范进忠生前与其子合影

但是,英勇的边防战士并没有被强大的苏军火力所吓倒,连长范进忠在战斗中英勇顽强、冲锋在前。当他发现战士李芳负伤后,冒着密集的炮火把李芳转移到隐藏地,又带领部队冲过被苏军炮火封锁的600米开阔地带。在部队遇到苏军炮火阻拦时,他挺身而出端起冲锋枪向苏军猛烈扫射,掩护部队前进,最后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左侧看望远镜者为813战斗指挥组的指挥员、塔城军分区作战参谋李效智,右侧看望远镜者为八一厂36号摄制组组长冉征超。
他们正在密切关注战斗情况。前景可以看出铁列克提的高地实际都是碎石砬子。解放军报记者梁博祥摄



左穿大衣者为教导员蒲其武,右侧报话员为电台长胡根庆,正在紧急呼叫巡逻队。
解放军报记者梁博祥摄


范进忠牺牲后,副连长杨振林接着指挥战斗,他开始使用火箭筒,后来接过战士的枪,不顾个人安危,趴在山头上射击,不断鼓励、指挥战士们战斗。在指挥战斗中,杨振林也不幸负伤,同志们劝他下火线,他却用尽力气端起冲锋枪,接连打死4名苏军。

李连祥烈士。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师。上海市人,1956年5月入伍,公映的珍宝岛战斗系列片摄影人员之一,1969年8月13日随我部队巡逻时,遭苏军袭击。战斗中,英勇奋战,壮烈牺牲,时年34岁。经新疆军区授予烈士称号并追记一等功


温炳林烈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公映的珍宝岛战斗系列片的摄影人员之一,1969年8月13日在铁列克提随我巡逻部队拍片,战斗中牺牲,追记二等功


王一兵(王留栓)烈士:河南郑州人,新华社摄影部记者,1969年8月13日在铁列克提战斗中壮烈牺牲,终年30岁,追记一等功。安葬于托里烈士陵园

王明远烈士。俄语翻译,甘肃省陇南宕昌县人,1952年入伍。追记三等功

在他的鼓舞下,战士们积极战斗,打退了苏军的数次进攻。就在苏军又一次冲锋时,一发子弹射进了杨振林的胸膛,最后他在战斗中牺牲。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牺牲的还有26名边防战士。炊事员王永仁看到有战斗任务,就积极要求参加战斗,牺牲后还紧握钢枪。



战士们并肩打退了苏军的次进攻。但是由于苏军人数众多,出动了10多辆装甲车及T一62坦克、卡车、步兵300余人、多挺重机枪、直升机两架围攻我阵地,对我阵地进行猛烈炮击,我边防军人配备的都是轻型武器。因巡逻地段地形开阔对我不利,在光秃的小山顶,既无工事掩体也无草木遮挡伪装,我方暴露在苏军火力控制之下,苏军的炮火愈演愈烈。

参加袭击我军巡逻队的苏军士兵

              
 
1小时15分后,我方人员损失过半,寡不敌众,这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空旷戈壁滩变成了血腥的屠场。

8.13战斗烈士追悼大会


8.13战斗立功人员合影


巡逻队依仗地形激战5个多小时,由于事前缺乏准备,我军增援军队未能及时赶到,并缺乏重武器支援,以至主阵地(695.5无名高地)被围的22名边防人员(包括3名随军记者)全部阵亡(包括被俘的3人中2人于苏军运送的路途中因重伤不治牺牲),支援部队也有6人阵亡,数人受伤,包括民兵。


另1名被俘生还的战士袁国孝,经外交交涉在次月的9月22日被送回中国,他因在被俘期间临死不惧,竭力抗争,荣立二等功。

2008年8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将当年的主阵地无名高地命名为“忠勇山”,并立“忠勇山烈士纪念碑”,以示纪念。

双方反应
苏联方面

事后苏联方面大张旗鼓地表彰参战人员。共授予:列宁勋章1枚;红旗勋章5枚;红星勋章6枚;三等光荣勋章2枚;勇气勋章l0枚;军事荣誉奖章11枚。


   安葬8.13英烈的新疆托里烈士陵园纪念碑

中国方面

2008年8月13日,中国新疆军区将当年的主阵地无名高地命名为“忠勇山”,并立“忠勇山烈士纪念碑”,以示纪念。

2008年5月,为永远铭记烈士们的业绩,新疆军区决定,在当年我方那座除一人外全部阵亡、最激烈悲壮的无名高地阵地,建立烈士纪念碑,无名高地命为“忠勇山”


原注:摘编自《裕民县志》《冰点下的对峙》(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等书


图片选自网络


延伸阅读
铁列克提:不能忘却的纪念


作者: 孙正懿


矗立在铁列克提战斗遗址的忠勇山烈士纪念碑。胡睿哲摄

2016年10月,北京晚报新视觉走四方塔城行的采访志愿者,顶风冒雪走进西北边疆的铁列克提。
1969年前苏军在黑龙江珍宝岛,新疆塔斯提失利后,8月13日出动坦克直升机越过边境入侵塔城裕民县铁列克提,设伏中国边防巡逻队。
在激烈战斗中,有28名中方官兵和记者牺牲,其中八一电影制片厂34岁的摄影记者李连祥,新华社30岁执行摄影任务的记者王一兵,中央新闻电影纪录片厂26岁记者温炳林在随巡逻队采访中猝然遇袭,他们忠诚使命,临危不惧,英勇拍摄,为国捐躯。
苍天阴沉,寒风呼啸,我们自发列队三鞠躬,向英雄的边防官兵和战地记者默哀致敬,思絮万千。


冒雪顶风驶向铁列克提。

热血铸忠诚,卫国守边疆。

边防连长讲述战斗经过。

向英灵敬上一炷香。

洒酒祭奠英烈。

瞻仰英雄们的光辉形象。


拍下战地记者的风彩。


长眠于边境荒野中的3名记者: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记者李连祥,新华社记者王一兵,中央新闻电影纪录片厂记者温炳林。胡睿哲摄

忠诚使命铸就新时代的军人和记者。

天地英魂,以史为镜。

文图视频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表扬小号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血染的芳华陆文强:913,部队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张小雪:当文艺兵的日子
马小冈:一个北京知青的从军之路
肖星:我所经历的1979年对越作战黄健:天南地北的战友们,你们好吗?
1988年前南沙赤瓜礁海战追记首战师长忆松毛岭大捷:歼敌3000余人老山女兵谢楠:为每一座墓碑插一朵玫瑰王红:胶片中凝固的残酷与悲伤走近35年前的那场边境战争血染风采"老山魂" : 麻栗坡烈士陵园纪实操风琴:寻找那场败仗的真英雄幸存越军回战场祭奠战友,犹见遗骨遍地张志鸿:40年前那场战争的硝烟与回声
吕燕群:我们是中国军人操风琴:懂你!1979年战争的母亲们
操风琴:黄土地、黄军装——39年前的战争记忆女兵忆越战最尴尬一幕:身体真的忍不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氢弹试验事故处理揭秘 代号404:一个没有名称的中国神秘城市十万大军神秘进入罗布泊建设中国核基地金银滩核武基地,1958年选址获批准中国第一代反弹道导弹防御工程研制始末电影《芳华》唤醒65式军装的珍藏回忆侯杰:从《芳华》中我看到反战情绪钟健夫:《芳华》的精神分析缝合人生和历史的创伤严歌苓原著小说《芳华》在线快览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